受益匪浅!曾国藩的处世哲学,每个人都该看看
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,都有会有各种各样的焦虑和困惑。
关于初入社会,关于家庭、职场、教育,甚至是处世、人际关系等等。
有的人能有幸获得高手指点,问题迎刃而解。
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得到牛人指导。
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在创业之初,曾把一本书当做经商战略指导书,收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、员工管理办法。这本书,就是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梁启超成家时读了《曾国藩家书》,获得了一套家庭教育的良方,培养出9个子女,个个英才。
毛泽东在24岁时,读《曾国藩文集》,总结出了“实事求是”、“批评与自我批评”等著名理论。
他们都把曾国藩当成了自己人生不同时期的老师,并从曾国藩的经历中学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。
或许我们没办法遇到100%完美的导师,但书可以告诉你方法。
今天,书单君要推荐的就是很多名人都会读上很多遍的《唐浩明评点曾国藩》,在这套书中,你能获得的不只是学习工作、家庭教育、为人处世的方法。
还有修身、识人用人、管理的策略,开阔眼界,放大格局。
曾国藩和我们普通人一样,没有过人天赋,甚至还有点“笨”,但却凭着自己的努力、坚持,成为“晚清第一能臣”。
真正做到修身、齐家、平天下,被世人誉为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的‘千古第一完人’”。
曾国藩语录、家书、日记
修身为学、治家教子、管理谋略
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、“用功不可太猛,但求有恒”、“大处着眼、小处着手”等修身、教子、治家、治业的金句,都出自曾国藩家书、语录。
1.关于治家:
曾国藩深知官家子弟有两个毛病:一奢二骄。他很担心自己的子侄染上这些通病,每次给儿侄们的信,都叮嘱他们要勤俭持家,避免奢华,不能沾染纨绔习气。
“家败离不得个奢字,人败离不得个逸字,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。”
“居家之道,惟崇俭可以长久,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,衣服不宜多制,尤不宜大镶大缘,过于绚烂。”
2.关于修身 :
曾国藩觉得自己坏毛病很多,于是给自己立了个“三戒”的规定:“戒多言”、“戒忿怒”、“戒忮求”,来规范自己的行为,让自己变得更完美。
“三戒”揭示的道理,概括起来就是:有话好说,但不乱说;有话好谈,但不发怒;君子爱财,但要取之有道。
“不贪财,不失信,不自是,有此三者,到处人皆敬重。”
“勤俭自持,习劳习苦,可以处乐,可以处约,此君子也。”
“为人处事要内方外圆。”
3.关于子女教育:
曾国藩主张读书明理、勤俭持家、兢兢业业,与邻里和睦相处。
“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,余不愿为大官,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。”
“门第太甚,余教儿女辈,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。”
“子侄除读书外,教之扫屋、抹桌凳、收粪、锄草,是极好之事,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。”
4. 关于学习:
曾国藩提出了“读书三要”的论点:
“士人读书,第一要有志,第二要有识,第三要有恒……此三者缺一不可。”
“为学壁如熬肉,先须用猛火煮,然后用漫火温。"
“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,则读书何用?虽使能文能诗,博雅自诩,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!”
志存高远,就有奋力拼搏的动力和力争上游的勇气;有识才会有自知之明,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;有恒就会坚忍不拔,负重前行也能义无反顾。
曾国藩能够称为晚清第一贤臣,纵横朝廷、统帅三军,与他的识人用人术,密不可分。
1. 关于识人:
他有“相面”的理论:
邪正看眼鼻,聪明看嘴唇;
功名看气宇,事业看精神。
寿夭看指爪,风波看脚跟;
若要问条理,全在语言中。
他认为正人君子的鼻子首先是正的,眼神要安定,嘴唇要厚实,说话没有条理的人,思维必定也是无条理性,精力充沛的人,才会成就一番事业。
2. 关于用人:
曾国藩有一套“乡气”、“官气”的理论:
大抵人才越有两种:一种官气较多,一种乡气较多。官气多者好讲资格,好问样子,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......乡气多者好逞才能,好出新样,行事则知己不知人,语言顾前不顾后。
曾国藩喜用乡气之人,务实肯干,办事可靠;官气之人则被他派去造势、吓唬人。
咸丰皇帝最喜欢看曾国藩的奏折,说话中听,办事靠谱。
在攻克太平天国之后,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这样一道奏折:
然卒能次第荡平,铲除元恶,臣等深维其故,盖由我文宗显皇帝盛德宏谟,早裕戡乱之本。
【译】最后能平定反贼,剪除元凶,臣等深刻思考此中缘故,是因为我仁宗显皇帝福德宏大,早早奠定了平乱的根本。
将自己功劳隐含在叙事之中,将成就归之于皇家,又不露讨好痕迹。实在是拙中藏巧、绵里藏针。
曾国藩跟领导沟通,最高明的地方是,该说的一句不少,不该说的一句不多,还要说的让对方特别受用。他在说话前,已经将对方的心理摸得一清二楚。
曾国藩所作《小池》,论其用世情怀、经世思想:
屋后一枯池,夜雨生波澜。
勿言一勺水,会有蛟龙幡。
物理无定姿,须臾变众窍。
男儿未盖棺,进取谁能料。
解析:房屋后面有一个干枯的池塘,下了夜雨后就有了波澜。不要小看一勺之水,它也会有蛟龙翻腾。事物之理千变万化,没有固定的样式,天地之气会在转眼之间变成大地上众多孔穴发出的声音。男儿在寿终正寝之前,谁敢断定他不会勇猛进取!
曾国藩以自然之理来提示人生不要安于现状,要坚持勇于进取的精神。
勺水也可生蛟龙,所以不必在乎自己的起点和背景。
干枯池塘也有生波澜的时候,所以当待时而动,风云际会,机缘一到,成就事业!
一代能臣,雄心壮志向命运叫板的形象,跃然纸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