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镕基之子朱云来:这才是中国制造的真实现状
3月27日,朱镕基之子、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在“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——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”上发表精彩演讲,他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,思想潮推荐阅读。
我最近做了一个有关过去30年全世界经济主要情况的分析。我想首先给大家展示这张图,蓝色的曲线是我们过去30年的经济产值增长,黄色和紫色分别代表货币发行总量和债务总量。
这是个全球问题,对我们实业又提出一个巨大挑战。刚才前面有嘉宾也讲了,让它少吃,但又要它跑得快是有困难的。降低消耗同时提高产业增长可能会不容易。
回顾过去20年,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非常巨大,我们经济占全球比重从20年前的4%左右提高到2020年的18%,其中制造业是做了突出贡献的。
从下图中制造业产值占全球比提高速度更快的事实就是证明。
相应地,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也显著提高。下面这张图是世界银行公布的。2000年的时候,日本在全球供应链中还很重要,而当时的中国规模影响还很小。但到了2017年,中国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中心节点之一,格局已有所演变。
除了世界的供应链中心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而发生转移外,我国的外贸也有了系统的演变。在2008年之前已经是比较系统地在增长,参与到全球贸易的主链中了;但2008年之后实际上还是有些变化,外贸在我国经济经济中的占比有所下降。
但我认为制造毕竟还是一个最核心的基础能力。至少要有足够的食品加工能力,这个是最基本的立国之本,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利用世界的供应链,但关键的时候还是要看自己是否有能力独立完成制造。
刚刚那张是整体的趋势,这张是世界五个最大制造国的制造业占经济比重情况,近三十年来总体比例变化的大方向都是在下降。
而从更长期来看,刚才已谈到的减排挑战,政府已制订了明确的达峰中和目标,即使按中间基准情形测算,对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可能都会有进一步压力,需要及早调整适应新要求。
进而,由于住房在当前经济结构中的地位,会传导人口挑战,进一步从各个方向影响到相关制造业。
个人感觉这方面不够系统,也没有一个长效的机制。这么多复杂的问题不是一次就能解决的,需要执行过程中不断反馈,按新情况不断调整,需要建立系统的机制研究讨论。
过去觉得投资就是需求,但过去中国投资,重点是参与世界市场,那是因为咱们参与世界共赢,给别人生产的,大部分不一定是自己要用的。但是现在经济体量已相当大了,必须变成真正的以自己为主的经济循环了。